——参加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的思考
2015年5月6-8日,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技术研究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主办,安徽农业大学承办的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第二届教育信息化建设研讨会在安徽农业大学会议中心召开。30多所全国农林高校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就面向“十三五”的智慧校园建设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共同聆听专家们的精彩报告。安徽农业大学校长程备久、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秘书长包平、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副理事长沈富可、安徽教育科研网络中心主任顾雨民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农业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桂银生、青岛农业大学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主任董成双主持了研讨交流活动。我校网络管理中心及农业传播与教育技术中心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就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以及面向“十三五”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实践,邀请业界专家作学术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清华大学蒋东兴教授就“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这一主题做报告,指出我们的信息化已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即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同时他也指出了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智慧校园建设架构及分享经典案例。
南京农业大学人事处处长包平就“新常态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再定位”这一主题做报告,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信息化成果,打造了一个用现代网络信息化手段为学校重要职能部门服务的很好的案例,并做了良好示范带头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
安徽农业大学李绍稳教授就“农业物联网技术研究与应用”也做了精彩的报告,通过报告我们不难发现安徽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安徽省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我校乃至其他地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此外,西南大学信息中心主任刘革平教授就“一站式服务精准式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介绍了西南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山东农业大学就《慕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就《移动互联时代校园无线网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农学院就《基于大数据的微信平台开发与应用》以及安徽农业大学就《安徽农业大学信息化建设情况》等都做了精彩报告。
目前,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校园,各种应用系统及软件缺少统一的信息门户与统一的身份认证,形成了信息孤岛。通过以上农业高校近年来在网络与教育技术以及智慧校园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特色工作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为我校智慧校园建设、规划、稳步发展以及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从目前各农业高校的教学实践情况分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网上授课和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高校教师和大学生所认可。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的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就全球的MOOC发展来看,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Coursera、Udacity、edX三大课程提供商的兴起,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MOOC在全球爆发。第二阶段:2013年2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与美国公司Coursera合作,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成为第一所与Coursera达成合作协议的亚洲大学。同年5月,清华大学与美国在线教育平台edX同时宣布,清华大学正式加盟edX,成为edX的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MOOC”平台Coursera。随后,果壳网旗下MOOC学院上线。2013-2014年国内高校开始了这场翻天覆地的MOOC混战。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但由于多数学习者抱着好奇心去尝试,很难完成课程结业,造成结业数据相当惨烈,又引发了对于慕课的教学效果褒贬不一对战。第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了信息化教育的新形态。高校已经认清了MOOC的真正教学作用,大学生们也都通过互联网参与了MOOC的学习,不会再盲目选择,以MOOC加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新方式落地生根,也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作为农业特色的地方高校,我们不应盲目跟随潮流,但在现在已经是大潮褪去,形势明晰的阶段,我们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大力开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学改革。
农业高校的教学具有课程专业性强、地域性强、实验性强的特点,还不太适合做成大规模的开放线上课程,所以现今最流行的MOOC并不是首选。但是MOOC最先进的理念是解放课堂教学,与之前我们所做的网络多媒体课件的最大不同就是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明确,而且可以控制教学进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在这个平台中我们更看重的不是其开放性,而是其对自主学习的控制和监督,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适宜于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更接近于SPOC——或称为校内慕课。
SPOC的目标是实现MOOC与校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的通过MOOC资源来改变传统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其基本形式是在传统校园课堂采用MOOC讲座视频和在线评价等功能辅助课堂教学。SPOC 利用MOOC的教学过程线上控制的优势,它既不是MOOC的对立竞争模式,也不是传统的在线课程。MOOC和SPOC的发展应该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其实SPOC就相当于翻转课堂与MOOC的结合,翻转课堂的课下部分用MOOC代替授课录像,这样会更加灵活,内容也更加丰富。
慕课的教学平台在业界已经相当成熟,老师们经过一定的培训,就很容易掌握上传内容、把握教学进度、线上批改作业、答疑互动等教学环节。但是在整体过程中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整合是需要与教育技术的专业老师一起合作。慕课毕竟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独角戏,那么MOOC平台下的教学绝对是一出大戏,需要一个完整的团队,老师是主角,其他人员的配合也相当重要。因为MOOC是典型的知识点教学,所以从教学设计开始,怎样划分知识点?用什么方式呈现?就需要专业的教学设计;一门优秀的MOOC对于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拍摄录制和后期制作的质量要求也是很高的,包括整个课程的包装设计;当然还需要一个教学团队来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只有线上足够活跃,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就校内慕课的建设来看,山东农业大学作为我们的兄弟院校,已经迈出了坚实的脚步。他们对校内慕课的平台开发和课程建设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得到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宝贵经验。老师们越来越认可这种教学方式,争先恐后的开始了自己的MOOC制作。可见,这样的尝试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股清泉注入,大家还是喜欢接受新的方式,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对于年轻教师,建设和应用校内慕课可以鼓励大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研究上。现在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人数的限制,一个老师相同的内容要讲两、三遍,很多有用的时间都浪费在重复性的教学中,久而久之,磨损的是教学热情,浪费的是做教研和科研的时间。而逐渐转成MOOCs的教学方式以后,老师们会发现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对于现有课程内容想做调整也相对灵活。
对于学生来说,新的教学改革会带来一些新的学习方法,在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会改变原有的填鸭式教学,逐渐适应这种需要更多自主学习和知识点学习的方式,一方面使学生不会与整个社会迅猛发展的信息化学习浪潮脱节,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的良性循环对于教和学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是很有裨益的。